由於是日是農曆的七月初七日的晚間,故稱"七夕"。
它起源於古老的神話傳說──牛郎和織女的故事:相傳人間的牛郎與本為王母娘娘外孫女的織女喜結良緣後,互敬互愛,生兒育女,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,勃然大怒。七月初七日,"王母娘娘"奉旨帶著天兵天將,捉住了織女,悲痛欲絕的牛郎經原為仙牛的老耕牛之幫助,用籮筐挑著一雙兒女追上天去,眼看就要追上了,王母娘娘撥下金簪一劃,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。遙隔兩岸的織女和牛郎只能遙望對泣,哭聲感動了喜鵲,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,搭起一座鵲橋,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,王母娘娘無奈,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於七月初七相會一次。民間被這神話傳說所感,日益重視這個節日。
從古代典籍的記載看,民間認為織女聰明美麗、多才多藝,在七月七日晚間,向織女乞求智巧,可以除去笨拙,變得眼明手巧,故亦稱為"乞巧節";又因為參與乞巧活動的大多為閨閣婦女,因此又叫"女兒節"。是日婦女多在庭院聚會,穿新衣、拜雙星(即牛郎星和織女星)、擺香案、供果品,穿針引線、搭接彩縷,進行各項乞巧活動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