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: 正向心理動力 - 蕭碧銀
問: “愛迪生經歷了許多實驗失敗之後,才發明了電燈泡;但他不認為實驗的經驗是失敗,因為他覺得每次實驗都告訴他什麼材料是不適合做燈泡。”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是樂觀,而是盲目堅持。的而且確,許多人往往因盲目堅持己見,並信以為真,導致不愉快的結局;例如,股票“8 號仔”升至三十多元還入貨的股民,他們堅信“8 號仔”仍會繼續升值,最後錢越輸越多,甚至破產及影響家人。
答: 當我們高叫:“我一定會出人頭地”,“再堅持下去,我的事業一定成功”,“再比心機,我一定考入大學”⋯⋯這些是不是樂觀的想法呢?
其實樂觀可以分為兩大類。第一類是非理性樂觀,也即是個人的主觀願望。第二種樂觀則是理性的。
我們若要做某項決定,先要搜集多方面的資訊,包括:正面及負面的,有效地整理資料,分析事件,有需要時,還要諮詢其他人,與人商量及討論,最後才可作判斷。
理性地樂觀的人,會依循上述過況作決定,但若只憑主觀願望處事的人則相反,在決定前沒有搜集足夠的資訊、只偏重正面資料,也不會有效地整理資料,很少與他人商量或資詢其他人,甚至獨斷獨行。
因此,一些股民或許選擇性地記得如何贏錢,贏錢時又會多喜悅、多興奮、多自豪;更可以解決現有問題,到時可以舒一口氣。這種人的處世態度並不是樂觀,他們只是沈迷在自己的世界裡, 以為想“怎樣”,就會“怎樣”,這是只他們的“主觀願望”。
我們要明白,縱使理性樂觀是經過理性的分析,卻未必可以帶給我們所期望的結果,但可以提高我們成功的可能性。空洞式的“非理性”樂觀或“主觀願望”,高喊著“我會成功”,“我們會好好”,“我們會進步”....的口號,無助駕馭和解決問題。
重返“愛迪生”的例子,可以引申樂觀的三個層面:
1) 對事情結果的樂觀
經過理性分析及資料整理,愛迪生相信繼續進行實驗,便可以找到適合的發光材料;
2) 對個人理念的樂觀
愛迪生是一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,深信科學知識是經由科學方法-實驗-驗證出來,實驗是用來測驗甚麼是正確,甚麼是錯誤,證明或推翻我們的假設及推測,所以沒有所謂”失敗”的實驗。因此,愛迪生是對他使用的科學方法及科學精神的樂觀。
3) 對人性,生命樂觀
深信人是理性,有理性思考的能力,經過了不斷的嘗試及錯誤的過程(trial-and-error),從錯誤中學習,曉得更有效地處理問題,生活便會更好。
因此,遇上挫折或低潮時,要明白這些不是我們的失敗;我們應樂觀地相信,可以從錯誤中學習,了解自己、改善自己表現及客觀環境,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,幫自己找出人生的意義,達成自己的目標,使生活更豐盛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